济南市园林和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第17期
济南市前期气候实况
9月上旬全市平均气温26.3℃,较常年偏高3.3℃;平均降水量10.6mm,较常年偏少9.6mm,偏少47.5%;平均日照时数72.9小时,较常年偏多8.5小时。
9月中旬全市平均气温23.6℃,较常年偏高2.5℃;平均降水量47.3mm,较常年偏多22.2mm,偏多88.4%;平均日照时数65.3小时,较常年偏多7.3小时。
9月全市平均气温23.3℃,较常年偏高2.0℃;平均降水量65.2mm,较常年偏多10.9mm;平均日照时数182.5小时,较常年偏少5.3小时。
近期重大有害生物发生趋势
一、美国白蛾
第三代美国白蛾发育不整齐,目前我市美国白蛾幼虫以6-7龄老熟幼虫为主,发育早的幼虫已开始化蛹,但树上仍有幼虫网幕。
对策建议
切实做好防治效果调查及验收工作。各区县要积极做好全域防治效果调查及验收工作,尤其是加强村庄四旁、机场周边、收费站周边、河道和主要交通干道旁的片林、养殖区域周边等美国白蛾虫源集中区域的防效调查。因受冷暖气温影响,第三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有上下树习性,易影响市民心情并对市民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于美国白蛾漏防区域或者防治效果不明显的区域,要及时采取紧急防治措施,避免出现美国白蛾上下树扰民现象。
二、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或松树枯萎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这种病害与其他的病害相比,更具有毁灭性,不仅如此,它还具有适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发病速度快、潜伏时间长、预防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是国内外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是全球最具危险性的林业病害,在我国属于国家重大生态灾害,严重危害林业生态建设,严重威胁松林景观。
2019年我市莱芜区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疫情发生后,我市针对当前松材线虫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坚持区块分割、分类施策,隔离检疫、全面防控的防治思路,不断开拓创新,稳步扭转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被动局面,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地见效,终于在2023年初拔除疫情。
对策建议
1、做好检疫封锁。为防止松材线虫病再次传入我市,有松林的区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好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对本辖区松木及制品加工、使用、运输、经营企业和个人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电网、通信、公路、铁路等建设工程施工报告制度,强化对来自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木包装材料和苗木的检疫检查,充分运用全国林业植物检疫管理信息平台,掌握本地的调运检疫信息,加强对调入松科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严禁外来松木包装材料或松科苗木进林区,防止疫情人为传播。
2、扎实做好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及普查工作。有松林的区县要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以及《山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规范》(2022年修订版)规定,全面开展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工作和秋季普查工作。加强不明原因死亡松树取样检测排查,严格落实有关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新发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
其他虫害
一、悬铃木方翅网蝽
1、危害及发生特点
10月份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市还会继续危害。悬铃木方翅网蝽个体发育受温度的影响明显,在18℃时卵和若虫仍会继续发育,10月份基本进入最后一代,会进入暴食期准备越冬加重危害,近期要加强防治,争取消杀最后一代,以减轻来年防治压力。
2、防治方法
(1)悬铃木方翅网蝽下树前采取喷雾防治。可喷洒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5.7%甲维盐3000倍液或1.2%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40%杀扑磷乳油1000~1200倍液等药剂。
(2)悬铃木枯枝落叶随落随清并及时销毁,避免形成新的虫源传播危害。
(3)刮除悬铃木疏松的、裂开的树皮及时清理销毁,同时对刮后的树干及根部周边喷洒药剂防治,喷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倍消杀越冬成虫。
(4)10月下旬在树干上涂胶环或在树干上束草,不留空隙,诱集越冬成虫,翌年3月份前处理销毁束草。
二、茶翅蝽
1、危害及发生特点
茶翅蝽,别名臭木蝽象、臭大姐、茶色蝽。该虫食性广,可危害刺槐、榆、丁香、石榴、泡桐、桃、海棠等多种绿化植物。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叶、嫩茎和果实汁液,严重时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落叶,树势衰退。受害的嫩梢、果实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草堆、树洞等处越冬,成虫和若虫受惊时分泌臭液防敌,所以又称臭大姐。
2、防治方法
(1)成虫越冬期进行人工捕捉或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并集中销毁,消杀越冬成虫。
(2)摘除卵块并集中销毁。
(3)若虫期喷施10%吡虫啉乳油15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
三、菊花棉铃虫
1、危害及发生特点
菊花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危害菊花的嫩叶、嫩梢,长大后即钻入嫩蕾、花朵中危害,严重时可大量毁坏花蕾,造成不能开花或形成残花。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
2、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除杂草、落叶并集中销毁,可减少虫源,减轻来年危害。
(2)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发生期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四、斑衣蜡蝉
1、危害及发生特点
近期斑衣蜡蝉成虫较常见。斑衣蜡蝉属同翅目蜡蝉科。又称红娘子、斑衣、臭皮蜡蝉等。主要危害臭椿、香椿、地锦、月季、蜀葵、苦楝、槐、榆、合欢、柳树等多种绿化植物。以若虫、成虫刺吸嫩叶、枝干汁液,其排泄物散落在枝叶上,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嫩叶受害后造成穿孔,受害严重时叶片破裂,枝条枯死。一年1代,以卵越冬。在北方越冬卵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若虫常群集于植物的幼茎、嫩叶的背面危害,受惊扰即跳跃逃避。成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寿命长达4个月于10月下旬逐渐死亡。
2、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整枝,消除枝干上的卵块。
(2)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平腹小蜂,增加林地中平腹小蜂的种群数量,达到生物控制斑衣蜡蝉的目的。
(3)若虫或成虫期,使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4)发生严重区域,建议少种或不种臭椿、香椿等主要寄主植物,以减少虫源。
五、柳黑毛蚜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柳黑毛蚜是以口针刺入叶片取食,叶片卷曲变黄并枯死,直接影响柳树的生长。大发生时柳树整株叶片全部变黄,使得植株失去观赏价值,主要危害垂柳、柳、龙爪柳等。柳黑毛蚜是间歇性暴发为害的蚜虫,大发生时常盖满叶背,有时在枝干地面可到处爬行,同时排泄大量蜜露在叶面上引起黑霉病。
2、防治方法
柳黑毛蚜发生期,可采用低毒的25%噻虫嗪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7%的甲维盐2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六、雪松长足大蚜
1、危害及发生特点
雪松长足大蚜在济南仍有危害,部区域危害偏重。主要危害症状是蚜虫分泌大量蜜露,受害雪松的枝条、地被植物及地面上均有蜜露,污染雪松下层枝叶及其下面的地被植物和地面,严重发生时,松针尖端失绿发红发干,针叶上也有黄红色斑,枯针,落针明显。危害后松针上蜜露明显,远处可见明显亮点,当蜜露较多时,可沾染大量烟尘、花絮和煤粉,当煤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松树可得煤污病,严重影响雪松的生长和绿化景观。
2、防治方法
(1)刮除小枝上的蚜虫,冬季摘除带卵针叶。
(2)危害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烟碱·苦参碱2000倍液喷雾防治。
(3)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
七、白粉虱
1、危害及发生特点
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名白翅粉虱,俗称小白蛾子、白蝇等。白粉虱可危害200多种绿化植物,主要危害月季、大叶女贞、小叶女贞、红叶石楠、一串红、木芙蓉、泡桐等植物。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的发生。白粉虱已经成为公园、庭院花卉和绿化树木的重要害虫。该虫繁殖快,繁殖适温通常为18~21℃,特别是在温室条件下l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代。在室外1年可发生5代,多发生在5~10月中旬,通常在济南地区8~10月中旬是危害高峰期。
2、防治方法
(1)可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2)可选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20%高氯·噻嗪酮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病害
一、菊花褐斑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菊花褐斑病又名菊花斑枯病,黑斑病,是世界范围内菊花栽种上发生普遍的主要病害,被害植株常出现叶片枯焦脱落症状,轻则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质量,重则全株枯死。褐斑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病害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菊花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和病株上越冬,4~10月份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发病最重,济南地区8、9月份发病最严重。植株种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作或老根留种的多年栽培菊花一般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病叶及枯死植株并集中销毁。
(2)加强栽培管理,地栽菊花要轮作倒茬避免连作,盆栽菊花每年要更换新培养土。施肥要合理,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植株不宜过密,要保证通风透光。
(3)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4~5次。
(4)发病期间可用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与80%敌菌丹500倍液混合喷雾或45%百菌清与多菌灵混合胶悬剂1000倍液喷雾。
二、五角枫白粉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五角枫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煤层,后期白粉状霉层会变为灰色。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展开、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株死亡。
2、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浇水,合理施肥,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2)生长期可交替使用500~800倍的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进行预防。发病期可用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25%乙醚酚1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2500~3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000~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三、金鸡菊白粉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白粉病是金鸡菊的主要病害,发病时叶和茎均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叶的正反面出现白色圆形的粉斑,进一步扩展呈不规则状,危害严重时叶面似铺上一层白粉,茎部同样也为白粉覆盖,受害植株生长减缓,花朵变小,最后病叶、茎发黄,整株枯死,严重影响金鸡菊的观赏特性。
2、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栽植密度适宜,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2)在植株生长末期,彻底清除病叶、病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3)发病期可用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25%乙醚酚1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2500~3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000~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四、鸢尾叶枯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鸢尾叶枯病是一种常见病,传染性非常强,对鸢尾生长有较大影响。多从叶尖部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尖出现浅褐色斑块或片状干枯,以后逐渐向整个叶面侵染,形成不规则病斑,最后导致整个叶片呈焦枯状,并出现黑色粒状物。
2、防治方法
(1)加强日常养护,防止栽植地积水。
(2)秋后彻底清洁花圃,剪除枯死、病死茎叶;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时,及时剪除并集中深埋,以减少来年侵染源。
(3)发病期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交替喷施。
五、玉兰黑斑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玉兰叶片,病斑初为暗紫色小斑点,渐扩展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空气湿度大时发病重,幼树发病重于大树。
2、防治方法
(1)加强苗圃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注意防霜冻害。
(2)及时清除地面落叶,剪除树上重病叶,集中深埋。
(3)可定期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肥,用于发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发病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六、法桐叶斑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病害发生时叶片两面有暗褐色至黑色病斑,外生黄褐色晕圈。叶面病斑为圆形或长条形,后期扩展为不规则形的红褐色大病斑,中央灰白色,散生小黑点。后期会造成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性病害。一般6月发病,9~10月引起落叶。病原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翌年发病期随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寄主。
2、防治方法
(1)及时清理病落叶并及时销毁
(2)法桐叶斑病可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喷3次。
七、美人蕉黑斑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后叶面上出现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至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邻近病斑互相连接形成大型斑,严重时可引起叶片枯死。有些病斑微具轮纹,有时在病斑上着生浅黑色霉状物。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春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5~6 月开始危害,7~8月危害严重,栽植过密、地势低洼、湿度大易发病,衰弱的老叶发病重。
2、防治方法
(1)选无病株留种及时清除病叶、病茎并集中销毁。
(2)发病初期,喷洒 6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