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园林和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第10期
济南市前期气候实况
5月上旬,全市平均气温 19.0℃,较常年偏低 0.4℃;平均降水量7.5 mm,较常年偏少16.0mm;平均日照时数61.8小时,较常年偏少19.0小时。
5月中旬,全市平均气温24.0℃,较常年偏高3.2℃;平均降水量5.0
mm,较常年偏少15.6mm;平均日照时数92.1小时,较常年偏多9.0小时。
5月下旬,全市平均气温20.5℃,较常年偏低2.6℃;平均降水量24.6mm,较常年偏多10.8mm;平均日照时数43.0小时,较常年偏少52.2小时。
天气预报:预计6月上旬降水量3mm左右,较常年(12.6mm)明显偏少,旬平均气温26℃左右,较常年(24.8℃)偏高。
一、美国白蛾
根据各县(市)区美国白蛾虫情监测点的观察结果,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进入羽化末期,幼虫以3-4龄为主。
防治对策
1、加强虫情调查。各级监测点要继续加强监测,开展好虫情调查,掌握好本辖区内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为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2、剪除网幕。目前为网幕显现期,有条件的区县可组织发动群众人工剪除网幕,最大限度的降低虫口基数。
3、药物防治。美国白蛾幼虫以3-4龄为主,各区县应抓住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的关键时机开展飞防及地面补防工作,尤其注意对畜禽特殊养殖区、养殖村周边区域的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二、小线角木蠹蛾
发生规律
北方地区2年1代,跨3个年头(少数1年1代,跨2个年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5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为蛹期。6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为成虫期。
防治措施
1、诱杀成虫。悬挂诱捕器或杀虫灯或诱杀成虫,压低虫口基数。
2、树干注药。干基打孔注入2%甲维盐微乳剂、6%联苯噻虫啉微囊悬浮剂、3%噻虫啉悬浮剂或微囊悬浮剂,或者在幼虫蛀孔处用注射器注入菊酯类、有机磷类等杀虫剂2-3倍液。
3、树皮穿透剂+药剂。最佳喷药时间7-9月份,多次喷药,防治仍在韧皮部、形成层内的小幼虫效果好;也可在10月上中旬一次性喷药;其次为4-5月份防治在韧皮部和浅层木质部的中小幼虫效果较好。
①用透翠套装:树皮穿透剂200ml+10%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200ml,兑水60斤用直喷头直接喷布于受害的树干肿胀和排粪处,喷施略下流为宜;喷淋树干。
②用国光秀剑套装:助剂(96%聚硅氧烷类化合物500ml)+秀剑(12%噻虫·高氯氟)500ml+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ml,兑水30-60斤,用法同上。
三、云斑天牛
发生规律
云斑天牛在我市2年发生1代,跨3年。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蛀道内或蛹室内越冬。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6月上中旬为出蛰盛期,8月上旬为出蛰末期,出蛰时间长,不集中。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为产卵末期。6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蛀入,7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初孵幼虫蛀入盛期,8月下旬为蛀入末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入越冬。翌春3月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为害至8月下旬或9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在蛀道末端作蛹室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羽化,在蛹室内越冬。
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直接捕捉。对树冠处的成虫可利用其似死的特点,振落后捕杀。也可在晚阃用灯光诱杀。
2、基部涂白,在成虫产卵前,用石灰5公斤,硫磺粉0.5公斤,食盐0.25公斤,水20升充分混匀后涂刷树干,可有效防止成虫产卵,也可杀死初孵幼虫。
3、人工砸卵,在成虫产卵期或产卵后检查树干基部,寻找产卵刻槽或流褐色树液的地方,用刀将被害处挖开,杀死虫卵或初孵幼虫,也可用锤、石块敲击致死。
4、幼虫初龄期,用小卷蛾斯氏线虫5000条/mL或5%灭幼脲3号悬浮剂5倍液,注入虫孔,幼虫死亡率在97%以上。
5、在成虫产卵初期,树干喷8%绿色威雷200-300倍液,或3%噻虫啉2000倍,灭杀成虫;隔25天左右,连喷3-4遍。
其他虫害
雪松长足大蚜、刺槐蚜、草履蚧、青桐木虱等刺吸类害虫危害普遍,分泌物污染地面及树下地被植物,需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一、青桐木虱
1、危害及发生特点
青桐木虱主要危害青桐,若虫和成虫多群集青桐叶背和幼枝上吸食危害,破坏输导组织,若虫分泌的白色絮状蜡质物可堵塞气孔,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致使叶面呈苍白萎缩,且诱发煤污病,使树木受害加重。严重时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糙,易风折,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该虫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下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羽化。
2、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若虫发生期可采用高压喷雾喷洒清水冲刷白色絮状物和虫体。结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虫害危害重、带有越冬虫态的枝条。
(3)发生期可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倍液、25%噻虫嗪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20%噻虫胺1000~15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2000倍液或3%啶虫脒2000倍液等防治。
二、日本龟蜡蚧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日本龟蜡蚧在我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可危害100多种植物,可危害玫瑰、小檗、樱桃、红叶李、垂丝海棠、麻叶绣球、石楠、碧桃、火棘、贴梗海棠、月季、樱花、悬铃木等多种绿化植物。主要是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汁液危害,在叶及枝上排泄蜜露,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该虫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上越冬。山东地区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初孵若虫多爬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着取食,8月初雌雄开始性分化,8月中旬~9月为化蛹期。8月下旬~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雄成虫交配后即死亡,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危害,至秋后越冬。
2、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调节通风透光,剪除病虫枝,减少虫源。
(2)发生量少的时,可采用人工抹杀,避免其大规模的扩散,也可用毛刷或竹片轻刮除去,下面铺薄膜接住,然后集中销毁。
(3)保护和利用红点唇瓢虫、扁角跳小峰、草蛉、花翅跳小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4)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洒2.5%溴氰菊酯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蜡壳形成后可喷施2%蜡蚧灵800~1000倍液。
三、点玄灰蝶
1、危害及发生特点
该害虫主要危害太阳花和景天科等植物。幼虫孵化后在叶上爬行,潜入叶肉取食,仅留上下表皮,并钻蛀茎部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不能开花。济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寄主的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背面,卵期7天。初孵幼虫先蛀食寄主的叶片后蛀入顶部茎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4~10月为幼虫危害期,10月下旬幼虫陆续进入越冬状态。
2、防治方法
(1)成虫期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2)幼虫孵化期及幼虫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5.7%甲维盐3000倍液或用25%噻虫嗪2000倍液喷雾,根据害虫发生量,可间隔10天左右再喷药一次。
四、刺槐蚜
刺槐蚜危害刺槐、槐树、紫穗槐等多种豆科植物。以成虫、若虫群集刺槐新梢吸食汁液,引起新梢弯曲,嫩叶卷缩,枝条不能生长,同时其分泌物常引起煤污病。刺槐蚜1年发生20余代。
2、防治方法
(1)结合林木管理,冬季剪除卵枝和叶或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以消杀虫源。
(2)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根据天敌活动情况采取暂缓用药、选择性防治、改喷施为淋施、盆施等办法,避免杀伤天敌。
(3)发生期选用10%吡虫啉1500倍液、25%噻虫嗪1000~1500倍液、3%啶虫脒20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黄板诱杀等。
五、金龟子
1、危害及发生特点
金龟子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危害杨树、桃树、紫叶李、紫薇、榆叶梅、榆树、柳树、女贞、海棠、草花等多种植物。济南地区常见的有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东方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小青花金龟、曲带弧丽金龟子等。6月是蛴螬的成虫即金龟子发生期,其生物学特性因种不同而有差异,但是多数金龟子白天潜伏在土中,黄昏时出土飞至树冠上取食,具有趋光性。
2、防治方法
(1)利用趋光性特点使用杀虫灯进行诱杀。
(2)利用金龟子成虫的假死性,在成虫发生期于早晨或傍晚敲打树干振落成虫,集中消灭。
(3)对连续危害明显的花木,在傍晚成虫出没的高峰期用10%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20%氰戊菊脂1500~2000倍液、3%啶虫脒1000倍液、30%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1500倍液、22%高氯氟·噻虫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树冠周围,可杀死大部分成虫。
(4)在成虫和幼虫危害盛期,5%噻虫嗪颗粒剂1.5~2千克与15~25千克细土拌匀,在植物根部土表开沟施药并盖土或者条施,施药后浇水。
主要病害
大叶黄杨、月季白粉病,海棠、山楂等植物锈病危害普遍,危害症状逐渐明显,近期需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各类叶部病害侵染危害需加强防治。
一、植物白粉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植物白粉病近期在济南地区继续危害大叶黄杨、月季、蔷薇等多种绿化植物,部分路段、绿地及小区内危害较重,需继续加强防治。
2、防治方法
(1)秋季清除枯枝落叶并销毁,减少初侵染源。
(2)早春植物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多菌灵等杀菌剂。
(3)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发病后可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乙嘧酚悬浮剂1000倍液,发病严重时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
二、桃树细菌性穿孔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危害桃树、榆叶梅、樱桃、红叶李等核果类植物。穿孔病可引起植株大量落叶,严重的可导致枝梢枯死,降低了植物的观赏效果。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后,初期在叶背面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在叶正面也出现,多在叶尖或叶缘处散生。后期病斑扩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角质化。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环。最后病斑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焦枯脱落后形成一个边缘不整齐的大孔。严重时导致早期落叶。大多在4~5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为发病盛期。
2、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清除病枝、病果、病叶。
(2)在发病前,可用靓果安800倍液喷洒,每隔15天用药一次。
(3)病害发生初期,用800倍的甲基托布津+600~800倍农用春雷霉素或用500~600倍的炭特灵+4000倍的新植霉素喷雾防治。
(4)在桃树生长比较旺盛的地片喷施或土施多效唑,能减轻穿孔病危害。
三、樱花褐斑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片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毫米。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粉状物。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呈穿孔状,穿孔边缘整齐。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该病在5~6月时开始发生,借风雨传播,在多雨季节有利于侵染发病,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2、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发病时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15%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每月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