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服务>防灾减灾>有害生物防控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2024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4-06-24

浏览量:

字号:[ ]

济南市前期气候实况

 5月全市平均气温22.6℃,较常年偏高1.5℃;平均降水量21.2mm,较常年偏少36.8mm;平均日照时数314.9小时,较常年偏多55.8小时。


近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

一、美国白蛾

根据各区县美国白蛾虫情监测点的观察结果,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进入羽化末期,幼虫以3-4龄为主,幼虫尚未发现破网现象。

防治对策:

(一)加强监测调查。各区县要合理设置监测点,一方面优化监测点布局,做到布点合理,各种类型林地均需有监测点的设置。另一方面监测点设置除考虑交通便利条件外,更应注意寄主的分布,监测点应设置在寄主广泛且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要开展好虫情调查,掌握好本辖区内美国白蛾的发生防治情况,为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二)倡导剪除网幕绿色防治。目前为网幕显现期,有条件的区县可组织发动群众人工剪除网幕,最大限度的降低虫口基数。

(三)及时开展无公害药物防治。未实施飞防措施的区县一定要抓住幼虫未破网危害时机,及时开展地面喷药防治;开展飞防的区县要做好飞防效果调查工作,对防治效果不明显的区域一定要做好地面补防工作,尤其注意对畜禽特殊养殖区、养殖村周边区域的防治,确保防治无死角漏角。

(四)联防联治。加强与交界区县的沟通交流,做好联防联治,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保证防治效果。

(五)督导检查。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考核机制,加强群防群治,充分调动街镇防治积极性。

二、杨小舟蛾

根据商河县杨小舟蛾虫情监测点的观察结果,杨小舟蛾进入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第一代成虫数量较越冬代明显增多。

5月份降雨量低于年均值,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且无明显超低温天气,5月份的高温干燥天气环境,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存活和发育。去年虫口基数稍高的发生区域以及历年常发、重发区,需要密切注意6月上中旬的第2代幼虫密度及发生危害情况,预测历城区、章丘区、长清区、济阳区、平阴县、商河县、高新区、起步区局部可能中重度发生。

防治对策:

(一)加强监测调查。各区县要加大杨小舟蛾监测调查力度、广度、勤度,尤其是杨小舟蛾常发区、易发区,必须密切监测、精细调查,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辖区内杨小舟蛾具体发生情况,切实加强对杨小舟蛾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为精准防治提供可靠依据,防止局部暴发成灾。

(二)做好药剂药械准备工作。杨小舟蛾具有短时暴发性特点,大发生时两三天可将叶片吃光,杨小舟蛾常发区、易发区,重发区的区县一定要做好药剂药械准备工作,根据监测调查结果及时开展防治工作,避免错失良机,造成防治不利局面。


其他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一、朴盾木虱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朴盾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单食性害虫,仅危害朴树,是朴树的常见虫害之一,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朴树叶部被害后,叶面形成长角状虫梁,严重时叶面畸形,虫子危害处焦枯,导致早期落叶,生长衰弱。朴盾木虱产生蜜露诱发朴树煤污病,造成植物叶片出现黑斑、枯黄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该虫1年发生1至2代,以卵在芽片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朴树初展嫩叶时,卵开始孵化,若虫在嫩叶背面固定危害,并逐渐形成椭圆形白色蜡壳,4月下旬在叶面形成长角状虫瘿,被害严重者一叶有瘿角30多个。若虫于5月中旬前后成虫大量羽化。成虫交尾后,产卵于芽片内越冬。

2、防治方法

朴盾木虱发生期可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1500~2000倍液、25%噻虫嗪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混合液喷雾进行防治。

二、斑衣蜡蝉

1、危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臭椿、香椿、地锦、月季、蜀葵、苦楝、洋槐、榆、合欢、柳树等多种绿化植物。若虫、成虫刺吸嫩叶、枝干汁液,其排泄物散落在枝叶上,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嫩叶受害造成穿孔,受害严重时叶片破裂,枝条枯死。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若虫常群集于植物的幼茎、嫩叶的背面危害,受惊扰即跳跃逃避,若虫期约60天左右。成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受惊猛跃起飞,迁移距离1~2m。若虫、成虫都有群集性,弹跳力强。8月中下旬交尾、产卵,卵块多产在背风向阳处的茎蔓、枝干上。臭椿上的卵孵化率高,其他树种低。成虫寿命长达4个月,于10月下旬逐渐死亡。

2、防治方法

(1)若虫或成虫期,使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发生严重区域建议少种或不种臭椿、香椿等主要寄主植物,以减少虫源。

三、黄栌丽木虱

1、危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北京红栌、美国红栌、黄栌等绿化植物。以若虫、成虫刺吸危害黄栌顶梢的嫩芽、幼叶背面及花序。成虫、若虫群集于当年新生幼芽、嫩叶上危害,造成枝梢弯曲、变黑,叶片皱缩、叶缘上卷,呈“匙”形,严重影响黄栌生长。在若虫期分泌蜡质物,覆盖在叶片和嫩梢上,诱发煤污病,不仅影响光合作用,不利黄栌的生长,还影响黄栌的观赏效果。黄栌丽木虱1年发生2代,以第2代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丛、土块下及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初,当黄栌发芽时,越冬成虫出现,刺吸黄栌新生枝叶,补充营养。5月底6月初若虫羽化为成虫,进入第1代成虫高峰期。6月中旬为第2代卵孵化盛期,6月底7月初若虫进入羽化高峰期,羽化出的成虫不再交配、产卵,直接以第2代成虫越冬。

2、防治方法

(1)在若虫孵化期或成虫羽化期,可喷洒40%杀扑磷乳油1500倍液,1.2%烟碱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噻虫嗪2000倍液等,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2)成虫危害期,利用成虫对颜色的敏感性,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3)保护天敌:寄生蜂、异色瓢虫等。

四、柳蓝叶甲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柳蓝叶甲是柳树常见的害虫,可危害旱柳、垂柳、黄金柳等各种柳树。以成虫、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该虫1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树干基部、草丛、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上树取食危害,交配产卵,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背,剥食叶表皮呈网状。各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7~9月危害最重,10月中、下旬陆续下树,以成虫越冬。    2、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集中处理。

(2)在幼虫、成虫的严重危害期,喷洒20%氰戊菊酯2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或5.7%甲维盐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五、京枫多态毛蚜

1、危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五角枫,附着在嫩枝、嫩叶上刺吸危害,引起枝梢干枯,蚜虫分泌蜜露可诱发五角枫煤污病,影响植物光合作用。1年发生数代,以卵在枝上越冬。翌春五角枫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4月孤雌胎生干雌,5月产生有翅孤雌胎生蚜,后发生滞育型1龄若蚜,9月滞育解除,恢复正常生长。10月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2、防治方法

(1)危害期向枝叶上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倍液、25%噻虫嗪2000倍液或1%印楝素水剂7000倍液。

(2)蚜虫发生期可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

(3)保护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蚜茧蜂等。

六、紫薇绒蚧

1、危害及发生特点

紫薇绒蚧属同翅目绒蚧科。在中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生,为绿化植物的重要害虫。危害紫薇、石榴等花木,以若虫、雌成虫聚集于小枝叶片主脉基部和芽腋、嫩梢或枝干等部位刺吸汁液,常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会导致叶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观赏价值。虫口密度大时枝叶发黑,叶子早落,开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枯死。该虫在山东地区1年发生3~4代。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月中下旬至9月为若虫孵化盛期,紫薇绒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

2、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虫害危害严重、带有越冬虫态的枝条后刷涂石硫合剂,消杀越冬幼虫效果较好。

(2)发生严重地区,除加强冬季修剪与养护外,可在早春萌芽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苗木生长季,要抓住若虫孵化期用药,可选用喷洒30%蜡蚧灵1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3000倍液、40%杀扑磷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


其他病害发生趋势预报

一、月季枝枯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月季枝枯病又名月季茎溃疡病或梢枯病等,在世界各地月季种植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除月季外,还危害玫瑰、蔷薇等蔷薇属花卉。主要危害植物枝条,发病初期枝干上出现淡黄色或浅红色的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边缘部分凸出于周边组织,中部灰白凹陷,表皮开裂,在溃疡斑上产生针突状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若绕茎部一周,则使病部以上叶片枯黄脱落,枝条枯死,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病菌的分生孢子萌芽和生长的最适温度较高为28~30℃,夏季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

(1)及时修剪病枯枝并集中处理。选择晴天修剪,伤口易干燥愈合,剪切口尽量靠近腋芽处,并应连同部分健枝同时剪去。剪口用杀菌剂或伤口愈合剂涂抹。

(2)修剪后应立即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0.2%代森锌与0.1%苯来特混合液、靓果安500~800倍液等。

二、月季白粉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白粉病是月季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月季、蔷薇、玫瑰等多种蔷薇科植物,可危害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染病初期卷曲,皱缩变厚、反卷。叶色较正常叶片发紫,生长期叶片染病后,叶面出现褪色黄斑,逐渐扩大,终至全叶枯黄脱落。叶柄和嫩梢受害,病部略膨肿,向下呈弯曲状,节间缩短。花蕾染病轻者花姿畸形,重者枯萎,丧失观赏价值。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越冬。有些以闭囊壳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随风传播,直接从表皮或气孔侵入。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高峰,即4~5月、9~10月为发病高峰期。8月气温超过30℃时,不适于病菌生长发育,发病少。

2、防治方法

(1)适时剪除病叶、病梢,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磷、钾肥。

(2)发病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0%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3)发病后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乙嘧酚800倍液,发病严重时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

三、五角枫褐斑病

1、危害特点

五角枫褐斑病是由于真菌引起的病变,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与观赏。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多雨炎热夏季危害最重,6~8月为危害盛期。

2、防治方法

(1)雨季来临前施用磷钾肥等增加五角枫的抗病能力。

(2)发生期可使用65%代森锌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25%腈嘧菌酯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

(3)秋季将病果病叶收集后集中处理,清理菌源,减少翌年发病。

四、海棠锈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海棠锈病是各种海棠的常见病害,可危害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以及梨、山楂、木瓜等观赏植物。在我国各个省市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海棠叶片上病斑密布,致使叶片枯黄早落。主要危害海棠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嫩枝和果实。叶面最初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大后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病斑上着生针头大小橙黄色的小点,后期变为黑色。病组织肥厚,略向叶背隆起,其上有许多黄白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褐色锈孢子,最后病斑变成黑褐色,枯死。叶柄、果实上的病斑明显隆起,果实畸形,多呈纺锤形;嫩梢感病时病斑凹陷,易从病部折断。

2、防治方法  

(1)控制菌源,防治转主寄生植物锈病。海棠、梨、木瓜、山楂等植物周围尽量避免种植桧柏等转主寄生植物,应相距2.5~5km或至少主栽植物应位于上风头,以减少互相传播。

(2)结合修剪,在2~3月适当剪除桧柏等寄主上的重病枝,修剪后可喷2至5度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200~300倍液减少侵染源。

(3)在梨、海棠展叶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每15天喷1次,连续喷2次。

(4)发病期可用20%的三唑酮1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1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600倍液、40%氟硅唑水分散剂7000倍液或用65%代森锰锌1600倍液交替使用进行叶面喷洒,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发生。

五、玉簪炭疽病

1、危害及发生特点

玉簪炭疽病发生普遍,病害主要发生在茎部、叶柄、叶片边缘及花梗上,初时病斑较小,后期发展成长条形,直径3~12mm,中央灰白色至灰褐色,边缘红褐色,病斑后期常形成穿孔,发生严重时引起叶片破碎不堪或枯黄死亡,降低观赏价值。

2、防治方法

(1)及时剪除病叶,彻底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每年注意更换消毒新土,以免残存的病菌感染新株。

(2)注意通风、透光,适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初发病时喷施25%咪酰胺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25%嘧菌酯1000~1500倍液,7~15天一次,连续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