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动态>媒体

济南广播电台叮咚新闻:古树克隆 基因延续 一批迷你明星小树苗正在茁壮成长!

发布日期:2024-08-13

浏览量:

字号:[ ]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有4532株古树名木,其中一级保护古树名木80株。这些“活的文物”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孕育了绝美的生态奇观,珍贵且难以复制。而在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古树名木的基因被保存下来,一批迷你克隆树正在茁壮成长。

古树名木基因圃位于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侧,这里的树苗不大,每株都挂着“身份证”,记录着母株古树的名称、相貌、位置和保护级别,它们传承着五峰山公孙树、幸福柳、莱芜唐板栗王、珍珠泉宋海棠等知名古树的优质基因。“克隆”古树的,正是种质资源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韩波和他的团队伙伴。“去年春天嫁接的,比正常的海棠繁育还是要弱一些,一年大概就是有一米的生长量。板栗我们去年也繁育了很多,但是呢,仅此成活一株。”




韩波说,克隆古树,为的是保存这些古树的基因资源,确保它们的遗传信息得以延续。‌“虽然有些基因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但是必须得保证这个基因能存下来。”
    2022年起,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启动了古树名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科研人员跑遍了济南,采集重点古树名木银杏、国槐、海棠、柳树等的枝条,通过嫁接和扦插无性繁殖方式培育幼苗1000多株。出于保护古树的目的,科研人员需要提前联系报备,采集枝条不能过长,数量也不能太多,遇到长势弱的古树,根本不敢轻易修整。“每一枝都是我们千辛万苦采集下来的,我们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们茁壮成长,让它们代表我们讲好古树文化。”





   每种古树适宜的繁殖方式不同,科研人员需要逐个尝试,才能找到最佳繁殖方式。韩波以柳树扦插举例,古树扦插成活并非易事,就像人一样,树木年纪大了,器官也都衰老了,生根的难度更大。而银杏等古树更适合嫁接的方法。韩波表示,这些“克隆苗”是否可以像它的母树一样存活百年以上,仍是未知。“下一步展开基因层面分子研究,研究古树间的亲缘关系,还要尝试组培,种子繁育。”
   目前,他们共保存了省内19个树种215株古树的种质资源。基因圃中,成片的柳树已经长成了小树林,大一点的已经有碗口粗细。未来,这些古树“克隆苗”还有望应用于济南的园林绿化建设。“繁育的幼苗长成之后,我们会定期观察它和原母树的一致性,形状比较好的,叶片有特殊样式的,我们作为新品种来推广应用。今年我们把采集的范围扩大到全省,选取了圆柏、柘树、厚壳树,在全省一级的采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