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园林和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2025年第1期
主管部门: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主办单位: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5年2月5日
济南市前期气候实况
1月上旬,全市平均气温0.3℃,较常年偏高1.6℃;全市无降水;平均日照时数80.3小时,较常年偏多32.6小时。
1月中旬,全市平均气温1.2℃,较常年偏高2.7℃;全市无降水;平均日照时数83.7小时,较常年偏多35.7小时。
1月下旬,全市平均气温0.9℃,较常年偏高1.9℃;平均降水量2.3mm,较常年偏多1.2mm;平均日照时数52.2小时,较常年偏少7.9小时。
做好早春杨树害虫监测调查工作
春尺蠖和草履蚧在我市的始见期均在2月上中旬。为做好我市早春害虫监测及防治工作,2月初前有春尺蠖和草履蚧分布的区县要完成两种害虫的监测准备工作及时开展虫情预测预报及防治准备工作。
监测方法:
1、标准地、树设置。根据往年春尺蠖和草履蚧发生情况,设置标准地,每个标准地内选择不少于10株标准树。春尺蠖监测方式是在标准树上绑倒塑料裙或涂抹粘虫胶或胶带(两面均带胶);草履蚧监测方式是在标准树干基地面以上缠绕宽高30-40cm的塑料薄膜或单面胶带(胶在内面)。
2、灯诱。做好虫情测报灯检修、监测点设置等相关准备工作,保证2月上旬虫情测报灯能够正常启用。
防治建议:
1、加强监测调查。各区县要加强监测,掌握春尺蠖及草履蚧的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报,适时提出防治意见和方法。
2、阻止草履蚧上树:因草履蚧上树后防治较为困难,有草履蚧分布的区县要提前做好阻止草履蚧上树的防治工作,防止草履蚧大发生时防治不利。草履蚧上树高峰前通过绑塑料裙法、围挂粘虫胶带法、设置阻隔环等措施阻止草履蚧若虫上树。
早春植物主要养护要点
据济南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提供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4mm,较常年偏少4.3mm;平均气温1.0℃,较常年偏高0.3℃;平均日照时数203.3小时,较常年偏多48.1小时。2025年1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3 mm,较常年偏少2.4mm;平均气温0.8℃,较常年偏高2.1℃;平均日照时数 216.3小时,较常年偏多60.5小时。预计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8~9mm,较常年(10.4mm)偏少1~2成;平均气温2.8~3.1℃,较常年(2.2℃)偏高0.5~1.0℃。2024年冬季气温偏高,降雨偏少。
植物因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而出现生理活动异常、抗寒能力下降、病虫害隐患增加等问题。需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针对性措施加强养护,注重“补水、补肥、防病虫、防冻害”的综合管理,同时结合植物生长状态和气候变化灵活调整措施,帮助植物应对气候异常带来的潜在风险(如干旱、冻害、病虫害等),确保植物恢复生长活力,顺利过渡到春季生长期。
1、严防倒春寒造成植物冻害
冬季气温偏高植物萌芽早,易受倒春寒冻害,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准备防寒材料(如无纺布、草帘等)。在寒潮来临前,对嫩芽、花蕾喷施植物防冻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喷施防冻剂。早春切忌防寒材料过早和突然完全撤除,待气温稳定后再逐步移除,防止苗木不适应和倒春寒造成冻害。
2、及时补水防旱
冬季气温偏高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尤其是常绿植物和浅根系植物,需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春季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后,对草坪、绿篱和花灌木浇透“返青水”,促进根系恢复活力。在树穴或花坛表面覆盖有机覆盖物,减少水分蒸发。
3、合理施肥,补充营养
冬季气温偏高可能促使植物提前萌芽,消耗更多养分,需在早春(土壤解冻后)施入腐熟有机肥或缓释复合肥,补充营养。对长势弱的植物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叶面肥,增强抗逆性。春季初期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防新梢徒长,降低抗寒能力。
4、病虫害防治
冬季气温偏高,越冬害虫的数量较多,随着温度升高,虫害往往还会提前发生。以幼虫形态进行越冬的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多种天牛、蓑蛾、黄杨绢叶螟等)、以卵的形态在苗木的枝干、枝叶以及树皮缝中进行越冬的蚧壳虫(紫薇绒蚧、龟蜡蚧、盾蚧等)以及蚜虫、叶螨类等几类害虫有大面积爆发的风险,2025年需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早春回暖后,第一波防控至关重要!早春消杀一只越冬害虫,等于消灭数十只甚至数百只害虫,减轻全年的害虫防治工作量,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控效果。
清理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及时清除越冬虫卵、病菌滋生的枯枝落叶和杂草,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减少病虫害源头。
喷施石硫合剂:早春植物萌芽前对乔灌木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和虫卵。发芽后再降低浓度至0.1至0.3波美度喷施一次,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当年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病虫害监测:重点检查蚜虫、蚧壳虫、红蜘蛛等越冬虫害,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5、修剪与整形
在冬剪基础上继续完成对落叶乔木、花灌木的整形修剪。早春大部分植物仍处在休眠期,此时修剪对树体的损伤较小,随着气温的慢慢回升,伤口容易愈合。修剪时,要尽量遵从“去弱留强”的原则,主要剪除细弱枝、病虫枝、徒长枝、下垂枝、过密枝和不利于观赏的枝条。修剪后对较大伤口涂抹愈合剂,防止病菌侵入。春剪不仅可以减少树木不必要的营养消耗,还可以增加树木以及其他植物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对当年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6、土壤改良与根系养护
春季土壤解冻后,对板结土壤进行中耕松土,改善根系的透气性。结合松土施入腐熟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生长势。
7、补植与调整植物配置
及时检查越冬损伤,对受冬季气温偏高影响死亡的植物及时补植,优先选择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避免单一树种种植,优化植物群落:增加耐旱,耐寒的乡土植物比例,提高生态稳定性。
8、加强监测与记录
记录植物萌芽、开花时间的变化,为未来养护计划提供依据。针对冬季气温偏高气候常态化,制定长期养护方案,如调整灌溉周期、优化施肥策略等,建立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