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1000041888720/2025-00138 主题分类: 林业,政府组成部门
成文日期: 2025-09-01 发布日期: 2025-09-01
发布机关: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统一编号:
标  题: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关于印发《2025自然教育提升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济园林字〔2025〕24号 有 效 性: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关于印发《2025自然教育提升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济园林字〔2025〕24号


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局有关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现将《2025自然教育提升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2025年9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5自然教育提升年工作方案


为巩固提升2024自然教育基础年建设成果,全力开展2025自然教育提升年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全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高质量发展,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城市因园林更美好、生活因园林更幸福”工作总基调,按照“1+6+N”自然教育工作体系,即1个党建引领,6个持续提升,N+自然教育模式,在全面提升现有自然教育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处自然教育示范基地,提升30处自然教育基地(教育径),研发20套精品自然教育课程,发展志愿者队伍超1000人,统筹全市开展自然教育活动100场以上、受众群体达到10万人以上,加快构建科学合理、体制健全、主题鲜明、具有济南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带动自然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价值多元转换。

二、重点任务

(一)以创建党建品牌为引领,全面推动自然教育工作开展

将自然教育与党建相结合,围绕“服务民生”和“生态保护”两个重点,以自然保护地、城市公园、共建花园等为载体,调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元力量,构建泉城自然教育联合协作机制。利用党建联建形式,联合学校、社会组织建设自然教育共建基地,开展公益特色自然教育活动。建立自然教育体验评价反馈机制,获取公众对自然教育基地的硬件条件、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育、活动开展的具体需求,通过公众评价反馈,带动基础设施的提升、课程的开发、人才的培育和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全龄群众提供服务,传递生态保护理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更深更实。

(二)做好“六个持续提升”,提升自然教育体系建设水平

1.持续提升基地体系,构建重点包括硬件设施、标识系统、解说系统的自然教育基地网络。全面建设提升30处基地基础设施,补齐室内场所短板,优化室外场地布局,增加自然教育径路径长度与数量,提升和优化教育功能。组织开展自然教育基地分级认定,择优打造泉水文化类、地质科普类、湿地观鸟类、植物科普类、动物科普类、科研类等10处高品质示范基地。

2.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引进+培育”模式,构建“自然教育管理人才、自然教育师、专家智库、自然教育志愿者”人才队伍梯队。联合教育、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共青团、科协等相关部门,整合、培训、转化各类基地(场域)工作人员、教育科普从业人员、优秀院校教师、社会公众成为自然教育工作者,推动全市自然教育快速发展。联合高校发展蒲公英志愿者队伍超1000人,作为自然教育后备人才。

3.持续提升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内容丰富、开放共享”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以市林学会自然教育专委会为主体,研发泉水系列、植物系列、湿地观鸟系列等20套具有鲜明特点的自然教育精品课程,编写“自然泉城”系列丛书。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所管辖的自然教育基地要深挖各基地在地化特点,研发具备基地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整合自然教育课程,建立集课程展示、课程发布、课程预约于一体的课程库。

4.持续提升活动体系建设,营造政府搭台、全民参与氛围。对接省自然资源厅、省林学会,共同开展2025山东省自然教育嘉年华,组织学术交流、自然教育成果展示、自然教育科普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统筹全市各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主题活动100余项。联合市直部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奖评活动,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公众参与自然教育,推动自然教育多领域融合发展。

5.持续提升标识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共享、安全”的自然教育网络平台。向社会广泛征集具有济南特色的自然教育口号标语,探索建立济南特色自然教育形象标识系统规范和指南,打造“自然泉城”自然教育品牌特色IP。利用局公众号平台自然大课堂板块,定期发布课程与大众共享,着力打造专业、共享、安全、扩展性好的济南市自然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扩大“自然泉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6.持续提升品牌形象,助力“自然泉城”品牌“家喻户晓”。通过主流媒体、社交媒体、户外广告、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自然泉城”生态文化品牌。联合教育、共青团、科协等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自然教育系列赛事活动,邀请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要组织开展自然教育进幼儿园、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的“四进”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教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和参与自然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N+”模式,拓宽自然教育覆盖面、影响力

1.工程规划设计+自然教育。按照规划引领事业发展的思路,在新建、改建园林和林业绿化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将自然教育纳入规划设计内容,促进自然教育工作源头推进。

2.经济林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建设以芦南山楂自然教育基地为代表的首批特色经济林自然教育基地5处,结合山楂、樱桃、茶叶、玫瑰、桑等区域特色林果产业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3.湿地观鸟+自然教育。依托济西、白云湖、玫瑰湖等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特色自然教育活动,引导学校、企业、志愿者团队等社会组织和群体,共同参与到湿地观鸟、湿地植被恢复、湿地景观维护等工作中来,全年开展“湿地观鸟+自然教育”活动40场以上。

4.共建花园+自然教育。在共建花园建设基础上融入自然教育元素,通过设置植物科普标识标牌、模拟小动物栖息场景等方式,引导自然教育开展与社区党建活动融合。

5.共享绿地+自然教育。在全市优选5处共享绿地,设立自然教育二维码标识宣传点,大力宣传自然教育并配套自然教育课程、自然游戏,让市民在游憩中学习自然知识,提升生态意识,享受绿色福祉。

6.古树名木保护+自然教育。提升古树保护园的自然教育解说系统、标识体系,建设古树类自然教育点5处,深入开展古树研学、采风等活动。

7.主题书屋+自然教育。打造集阅读学习、互动体验与自然教育于一体的自然主题书屋5处,设置主题展示区、实践工坊,开发自然教育主题课程,营建激发公众生态行动的“绿色枢纽”。

8.全民义务植树+自然教育。将植树尽责融入自然教育体系完善、“自然泉城”品牌创建等工作,引导市民群众,通过参与自然教育课程研发,担任自然教育师或自然教育志愿者,参与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内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工作,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等活动,折算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全年组织各类尽责活动不少于50场次。

9.济南名泉+自然教育。以济南名泉为核心,融合泉水科普与生态保护,打造沉浸式教育平台,串联济南丰富泉水文化,开发自然教育特色泉水文化研学路线。

三、保障措施

坚持规划引领,深化编制济南市自然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规划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引领自然教育工作持续发展。坚持标准先行,研究制定济南市自然教育基地分级认定办法,推动自然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构建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确保公众获得高质量的自然体验。坚持共商共谋,组织召开自然教育座谈会,构建自然教育协同工作机制;成立济南林学会自然教育专委会,吸纳各行业有志有识之士,共同推动济南自然教育发展。


附件:1.2025自然教育提升年工作责任分工表

     2.30处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径)一览表


附件1

2025自然教育提升年工作责任分工表


序号

重点内容

牵头单位

责任处室

(单位)

完成

时限

1

以创建党建品牌为引领,全面推动自然教育工作开展。

打造优秀党建品牌。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机关党委、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

11月

底前

2

强化体系建设,做好“六个持续”,全面提升自然教育体系建设水平。

强化体系建设,做好“六个持续”,全面提升自然教育体系建设水平。

全面提升现有30处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自然教育基地分级评定。择优打造10处高品质示范基地。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

11月

底前

3

构建人才队伍梯队。组建济南市自然教育专家智库。发展蒲公英志愿者队伍超1000人。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

11月

底前

4

设计20套自然教育精品课程。编写“自然泉城”系列丛书。各基地新研发自然教育课程不少于1套。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济南林学会自然教育专委会、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

11月

底前

5

开展2025山东省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统筹各区县(功能区)自然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主题活动100余项。联合市直部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奖评活动。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

11月

底前

6

征集具有济南特色的自然教育口号标语,探索建立济南特色的自然教育形象标识系统规范和指南,打造“自然泉城”自然教育品牌特色IP,结合局公众号宣传推广。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局办公室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11月

底前

7

利用局公众号平台自然大课堂板块,定期发布课程与大众共享,着力打造专业、共享、安全、扩展性好的济南市自然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扩大“自然泉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局办公室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11月

底前

8

联合教育、共青团、科协等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自然教育系列赛事活动,邀请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要组织开展自然教育进幼儿园、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的“四进”工作。

局办公室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11月

底前

9

常态化推进N+自然教育模式,不断扩宽自然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常态化推进“N+自然教育”模式,不断扩宽自然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按照规划引领事业发展的思路,在新建、改建园林和林业绿化项目设计阶段,将自然教育纳入规划设计内容,促进自然教育工作源头推进。

项目推进处

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相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长期坚持

10

建设首批特色经济林自然教育基地5个。

市林果技术推广和产业服务中心

相关区县(功能区)林业主管部门

11月

底前

11

依托济西、白云湖、玫瑰湖等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特色自然教育活动。全年开展“湿地观鸟+自然教育”活动40场以上。

森林资源和湿地保护监督处

相关区县(功能区)林业主管部门

11月

底前

12

在共建花园建设基础上融入自然教育元素,通过设置植物科普标识标牌、模拟小动物栖息场景等方式,引导自然教育开展与社区党建活动融合。

绿化监督处

相关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

11月

底前

13

在全市优选5处共享绿地,设立自然教育二维码标识宣传点,大力宣传自然教育并配套自然教育课程、自然游戏,让市民在游憩中学习自然知识,提升生态意识,享受绿色福祉。

风景园林管理处

相关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

11月

底前

14

提升古树保护园的自然教育解说系统、标识体系,建设古树类自然教育点5处。深入开展古树研学、采风等活动。

林业生态建设处

项目推进处

相关区县(功能区)林业主管部门

11月

底前

15

打造集阅读学习、互动体验与自然教育于一体的自然主题书屋5处,设置主题展示区、实践工坊,开发自然教育主题课程,营建激发公众生态行动的“绿色枢纽”。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

11月底前

16

将植树尽责融入自然教育体系完善、“自然泉城”品牌创建等工作,引导市民群众,通过参与自然教育课程研发,担任自然教育师或自然教育志愿者,参与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内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工作,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等活动,折算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全年组织各类尽责活动不少于50场次。

林业生态建设处

各区县(功能区)林业主管部门、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

11月底前

17

以济南名泉为核心,融合泉水科普与生态保护,打造沉浸式教育平台。串联济南丰富泉水文化,开发自然教育特色泉水文化研学路线。

风景园林管理处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各区县(功能区)林业主管部门

11月底前

18

保障措施

坚持规划引领

深化编制济南市自然教育发展规划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市园林和林业科学

研究院

11月

底前

19

坚持标准先行

研究制定济南市自然教育基地分级认定办法。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市园林和林业科学

研究院

11月

底前

20

坚持共商共谋

成立济南林学会自然教育专委会。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济南林学会、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9月

底前

21

构建自然教育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开展。

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济南林学会自然教育专委、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11月

底前


附件2     

30处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径)一览表


序号

行政区
名称

建设点名称

责任管理机构

自然教育活动方向

(课程开发)

备注

1

槐荫区
(1)

山东济西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济西湿地管理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荷莲种类|鸟类保护|湿地科普等

2

天桥区
(1)

国有北郊林场

国有北郊林场

生态林科普调研|树种探索|生物多样性考察|农林益鸟观察|安全应急等

3

历城区
(1)

国有黑峪林场

国有黑峪林场

古树介绍,植物认知|体验拓展(露营拓展、森林徒步)|安全应急(消防培训)等

4

长清区
(3)

济南张夏-崮山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济南张夏-崮山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地方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地质科普|化石挖掘清理与修复|地球演化探讨|地貌与生物多样性探索|化石寻宝等

5

国有莲台山林场

国有莲台山林场

珍稀和乡土植物认知|蝙蝠与野鸽生活与习性观察|洞穴探险及地质考察|森林徒步|林栖鸟类观察|安全应急(消防培训)等

6

济南大峰山地方级
自然保护区

国有大峰山林场

山野徒步探索|护林员工作体验|安全应急(消防培训)等

7

章丘区
(3)

山东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济南市章丘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济南市章丘区白云湖街道办事处

民俗活动|湿地观鸟|非遗传承|湿地科普|湿地认知|湿地环境等

8

山东章丘国家森林公园

章丘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

星象观察|天文课程|森林系列课程(森林科普)|森林体验(骑行、露营、徒步)|地文系列课程(地形、地貌知识)|历史文化(齐文化)等

9

国有胡山林场

国有胡山林场

植物认知|地形地貌认知|传统文化(道教文化、民间传说)|森林体验(徒步|自然教育径|安全应急(消防培训)等

10

济阳区
(1)

山东省济南市澄波湖湿地公园

济南市济阳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中心

湿地生态教育|水生动植物研究|水禽观测与保护教育|生物多样性教育等

11

莱芜区
(3)

莱芜雪野地方级
风景名胜区

莱芜区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中心代管

湿地认知|观鸟|传统文化(齐鲁文化系列)等方向

12

国有马鞍山林场(黑石湾)自然教育基地

国有马鞍山林场

地质科普|古桥科普|植物认知|鸟类观察等

13

华山国家森林

公园

国有华山林场

森林系列课程|动植物科普|地质科普|安全应急教育(消防培训)等

14

钢城区
(2)

山东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

济南市钢城区昌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动植物认知|候鸟迁徙观察|生态保护|主题自然教育径等

15

国有寄母山林场

国有寄母山林场

森林科普|动植物认知|乡土文化|乡村振兴及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安全应急等

16

平阴县
(2)

山东黄河玫瑰湖
国家湿地公园

平阴县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

湿地生态教育|观鸟和候鸟迁徙观察|生物多样性教育|挺水和沉水植物观察等

17

济南大寨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国有大寨山林场)

平阴大寨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观察|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探索|保护区生物活动监测体验|安全应急(消防培训)等

18

商河县
(2)

山东昆虫科普教育基地

商河县

自然资源局

昆虫认知|有害生物防治等

19

李桂芬村

商河县自然资源局(监管)

古村落定向|植物体验|田野调查|探索梨园等

20

高新区
(1)

高新区正丰路公园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城市管理部

科普教育|植物认知|自然观察|昆虫观察|碳汇理念等

21

南山区
(1)

济南柳埠地方级
自然保护区

国有柳埠林场

生态林场|森林康养|网上科普馆|植物认知、地形地貌|安全应急教育(消防培训)等

22

先行区
(1)

鹊山龙湖湿地公园

大桥街道办事处

湿地生态教育|观鸟和候鸟迁徙观察|生物多样性教育|挺水和沉水植物观察等

23


市直
单位
(8)

大明湖地方级风景名胜区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

泉水文化|水生动植物观察|陆生植物认知观察|生物多样性研究等

24

千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市公园发展服务

中心

植物系列课程(植物笔记、植物美育、植物手工)|康养体验(徒步、健身)|舜耕文化研学(尧舜文化)等

25

森林公园

“花溪”自然径|植物科普|自然观察|自然美育手工制作等

26

植物园

植物科普馆|植物科普|热带植物科普|昆虫科普|自然观察等

27

动物园

动物科普|自然观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等

28

泉城公园

植物认知|自然观察|鸟类观察|夜间昆虫观察等

29

佛慧山景区

市林场

自然观察径|生态廊桥|生物病虫害防治|林木保护|生物多样性|闻声识鸟等

30

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

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

科研科普|特色植物认知|自然观察|昆虫观察|植物科普等

合计

30

备注:各区县(功能区)建设的自然教育基地(教育径)包括但不限于本表所列。